找到相关内容1148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‘中道’在佛教中的意义

      ‘中道’在佛教中的意义   ‘中道’的梵语为madhyama^-pratipad,巴利语为majjhima-pat!ipada^。即离开之极端、邪执,为一种不偏于任何一方之中正之道,或...而教化众生(誓扶习生)。  (五)唯识宗立有、空、中等三时教之教判,如解深密经等所说,远离有、空(两极端),而完全彰显非有非空之中道真理之教,称为中道了义教;偏于有、空之教,称为不了义教。其所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1664911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所问的都非佛性,究竟是什么境界?

    迁善及空洞无极之旨而已,前念已灭,后念未起,全以外道之中道及庄子之放达为注脚,中道的见解,便是不着,不落有无,在正中间之谓,昔有一外道名曰大慧,当日与佛辩论时,大慧主张非有非无、亦有亦无、空、有、非空非有、亦空亦有,佛即告谓:此等皆系骑墙而不落的话,盖佛性本是如如不动的,是绝对的,而大慧所说乃相对的。 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285310931.html
  • 中道

    佛教教义。佛教认为最高的真理。所说道理,不堕极端,脱离,即为中道。《大形容词积经》卷一百一十二:“常是一边,无常是一边,常无常是中,无色无形,无明无知,是名中道诸法实观;我是一边,无我是一边,...,诸法无是一边,离是两边行中道”。大小乘对中道解释不尽相同。1、小乘佛教一般以八正道为中道。《中阿含经》卷五十六:“有边行,诸为道者,所不当学,……舍此,有取中道,成眼成智,成就于定而得自在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3143208.html
  •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:如何修行才能达到真心离念之境界?

    放下,则真心必现,当真心自显之时,即可在无造作中圆满一切修证也。如《心王经》云:“真如佛性没在知见六识海中,沉沦生死不得解脱。努力会是,守本真心妄念不生,我所心灭自然与佛平等无。”若能如此识得自性,只需守心保任,则自然得证圆满之果。如《最上乘论》云:“无自性无他性,法本无生今即无灭,此悟即离入无分别智。若解此义但于行知法要,守心第一,此守心者,乃是涅盘之根本...

    嘉扬彭措仁波切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240789586.html
  • 天台宗通教的意义

    真谛涅,所以说通前藏教。利根的人依通教修行,非但见到空理,而且还能见到不空的道理,这不空的道理便是中道佛性。这中道佛性又分两种:一种叫但中,一种叫不但中。但中是超出于空、有的中道,生死是有一边, 涅是空一边,但中是超出生死、涅的,独显一中,如离却虚空,别指一月,这样见到但中,便被接入别教;不但中是即空、有的中道,生死即涅,涅即生死,生死、涅,当体便是中道佛性,譬如食蜜,中边皆甜,这样见到...

    静 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4560739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微(5)

    法性自空,乃至广说。”为了离开染净两边的执著,所以说中道行。因为法界本身是清净的,所以染污的三种杂染用空智观空。因为杂染本身就是空的,不是实在的。   复有七种分别。何等为七?谓分别有、分别非有各为一边,彼执实有补特伽罗,以为坏灭立空性故,或于无我分别为无,为离如是分别说中道行。谓不为灭补特伽罗方立空性,然彼空性本性自空,前际亦空,后际亦空,中际亦空,乃至广说。分别所寂、分别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356519.html
  • “极端”思想从来不是正信宗教的合理内核

    ,若有、若无。……迦旃延,如实正观世间集者,则不生世间无见;如实正观世间灭,则不生世间有见。迦旃延,如来离于,说于中道,所谓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。” (二六二经)这里,世尊揭示的正见,是说明众生不是偏依于“有”,就是偏依于“无”,而佛则离有、无而说中道法。不过,离有、无的中道,并非对于有、无的...

    宗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5141707.html
  • “开口即错”与佛教刊物

    我这一句话,已经不适用那“开口即错”的原则,实在是不错的,如若不信,且听我加以解释。   本来从真如法性上说,原是不落,远离四句,乃至於迥绝百非,这中间绝对真实的境地,便非文字所及,非言说所及,非思想所及,所以说,真如法性不可说,若是从这不可说的上面去说,便是所谓厂开口即错”。   复次,从般若正智上说,原也是不落,迷离四句,乃至於迥绝百非,这中间绝对真实的境地,便也非文字所及,非言说...

    威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8100887098.html
  • 修持的方法

    假观而立。菩萨随缘历境,心安于俗谛而不动,称为方便随缘止。盖菩萨知空非空,故能善巧方便,随缘分别药病,以教化众生,并安于俗谛,心不为外境所动。此能开法眼,成就俗谛三昧。   三、息分别止   又作制心止。乃针对中观而立。指不分别生死与涅盘、有与无等之相。盖前述之第一止偏于真,第二止偏于俗,俱不合于中道。既知真非真,则为空寂静;知俗非俗,则为有边寂静,亦即息真俗而止于中谛。若达此境,...

    智海法师

    |止观|定慧|禅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435588295.html
  • 加持近传诸上师祈请文——悉地穗

    仁钦曲扎敬译 南无师利咕噜曼殊廓喀耶 敬礼吉祥上师妙音 智断三有之系缚,悲弃欢喜寂静乐, 不住有寂主,佛金刚持前祈请。 超越无边刹尘数,无数佛陀智慧藏, 无量合一智慧身,妙音怙主前祈请。 由彼誓愿宏深力,至尊妙音亲现前, 清除一切疑惑网,勇金刚足前祈请。 世出世间诸乐善,功德根本具恩主, 心中略念于诸时,自然生信求加持。 少欲知足静调柔,至心求脱正直说, 不放...

    宗喀巴大师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1845039.html